工作二字似乎就足够概括我这一整年的经历,2018 对于我来说,nothing happens to me。
研究终了
说来可笑,我花了一年的时间修完研究生的课程,却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写出一篇我自己都看不下去的毕业论文。这一年里我追逐过一些看似兴趣之内的事情 [2, 6],疲于工作,计划就像是一批脱缰野马,完全失去动力和目标。
年初的时候,我满怀忐忑的心情申请了第二个研究生学位,当得知申请成功后非常的开心。那段时间里我在参与一个研讨班,兴趣使然我选上了一篇非常理论的文章,于是整日忙碌在研究理论上 [7, 8],那段时间可以说是非常疯狂,感觉像是回到了本科疯狂研究数学的那段时间里。
二月份的时候我收到一封在夏季学期里做机器学习助教的邮件,成了彻底改变了我本年的计划的一个契机。当时我已经在谋划做毕业论文的事情,正好当时我也即将面临经济危机,而机器学习当时正在热头,于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甚至于连回两封邮件担心机会就此溜走。当然,事实上是我多虑了,后来跟教学助理聊到为什么找到我的时候才知道,这类课程的助教实际上非常难找,一个原因是因为这类课程相当耗时,理论性很强,即便是非常熟悉的内容也需要花很长时间备课,确定一些模糊的知识点。他给去年机器学习这门课考得很好的学生都发了邮件,只有我回复了。事实确实如此,这门课我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仔细推敲每一个关联的知识点,即便只是 tutorial 的习题,也有厚厚一叠手稿 [3]。
在这期间,我完成了上学期末因为导师去 CMU 访问而遗留下来的关于用户体验量化 QUX 的 einzelpraktikum [5],当时他跟我聊起说希望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来进一步深化这个主题,正好我也有此兴趣,希望能够以此为机会开启我的关于人机交互方向的毕业论文。可没想到刚开始没两个月,甚至还在讨论具体研究内容的阶段,他跟我说他带的学生太多自己也要毕业没时间带我的论文,就回绝了我的后续指导(后来我从教授的口里得知他觉得我给他的压力太大,因为每次有新的任务总是 instant complete,而他可能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我又不得不重新找导师来继续推进我的论文。
助教这件事情并没有完,后来教学助理说冬季学期教授想要再开一门深度学习的课,因为是一门新课就更不好找助教,正好我有经验,要不要考虑继续做下去,但当时我已经拿到了一份听上去诱人的 offer(一会儿再谈),我想着九月份写完毕设就回国工作,我没有一口答应,只回复说我回去考虑考虑。
峰回路转,恰恰在我跟后来找到的带毕业论文的导师提议以现在的成果立刻答辩马上毕业时,他一口回绝了我的请求,至此算是彻底打乱了我的计划。所以当教学助理再次问我要不要继续做 tutor 时,我便答应了,也就有了今年积累的另一份厚厚的手稿 [4]。
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是圣诞假期,在放假前导师问我要不要调整一下答辩时间,错开假期能够有更多时间来准备,尽管这时答辩日期对于我而言已经无关紧要,但我已经受够了延期,所以一定要把这件事儿在一月份就给办妥,no exception。
聊胜于无
挚友的生活似乎被得到有失去的爱情击溃,我却只能在文字间给予一些慰藉。这是糟糕的一年,糟糕到在我身上什么也没有发生。
我清晰的记得 2016 年在登上前往德国的飞机之前,写到说希望自己能够在读研期间多去欧洲的其他国家走走,我也给自己列下了长长的旅游计划,可是到下个月即将完成研究生学业的我,仍然没去到欧洲几个地方,去过的城市双手就能数过来。今年四月份的时候跟朋友去了趟柏林,老实说那地方的城市治理跟慕尼黑比真是差远了,表面上看是一个混乱的首都。记得那天早上是赶六点的飞机,必须得赶四多的 sbahn 才能准时登机,所以头天晚上熬了一个通宵。八点多的时候到了柏林,一路搭上公交直奔勃兰登堡门。后来寻思找个餐厅,在附近发现一家叫做 “Einstein” 的餐厅,花十多块钱点了一些超市里几块钱就能买到的面包和咖啡。当坐在联邦大街的街道旁,晒着清晨的太阳,看着街道上的行人和越来越密集的车流时,我们聊到说,我们终于也塞牙缝般地体会到了一顿惬意的欧式早餐。
年中的时候早一期入学的朋友已毕业准备回国,可能他希望回国前以学生身份自己没去过的地方,于是同他一道又去了趟天鹅堡一日游,路上聊很多未来的计划,只有感叹时间的流逝,距离上次本科交换的时候去那里竟已快三年。
最近我印象非常深的事情,是在圣诞节第二天深夜,我路过银行准备取一些现金。一推门突然看到有个人突然从提款机旁的角落里爬起来,起初我楞了一下以为这人在干一些不可见人的事情,但当扫到他迷糊的眼神并意识到迎面而来的暖气时,我明白原来他只是无家可归,想找个暖和的地方读过这个西方国家里最重要节日。再看看我竟然还过着相当滋润的学生生活,简直矫情疯了。
选择之外
在德国读书办签证的时,需要向银行提交并冻结一笔只能按月解冻的能够维持在德生活一年的最低保障资金。去年暑假的时候回国的时候已经是我完成研一的一年时光了,换句话说,我已经没有足够多的资金支撑我的生活了。所以一回到德国我便开始寻找一份能够维系生活但也不花费太多时间的工作。所以去年将近年末到今年年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在给一家德国的 startup 做 freelancer,顺带积累了一些工业级语音识别的经验。说也奇怪,在做 freelancer 的时候我几乎把能安排的时间都安排到了其中,因为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专门为其提供语音方案设计,要说收获倒也不少,不过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再继续干下去。
巧就巧在我退出的一两周后,曾今大四实习过的一家公司老板联系到问我有没有兴趣远程工作,因为正好少了一笔收入,曾今因为读研的缘故离职之前一直保持非常好的印象,于是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也正是这份工作,我实践了很早以前就想要实践的 Go 语言,甚至为其写了一本书 [1]。老板本人一直在我心里有着不错印象,远程工作一段时间后给出了我一份有吸引力的 offer,当时就此把我的计划调整为毕业后回国,有一份戳中痒点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峰回路转,打乱了我的全盘计划,所以在随后这段时间里,尽管我已然继续做着这份远程,但也思考过很多选择之外的事情,热度开始随着被打乱的计划变得越来越低。思索再三,在年末之时我终于鼓起勇气回绝了这一份本该几个月之前就答复的 offer。
回顾我过去五年时间里走过的轨迹,简直是不敢想的。高考结束后我以几分之遥与重邮失之交臂,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这样一个变数使我整个人生轨迹变得完全不同,我的父母也感叹,倘若我多年前正常发挥从一所一本大学毕业,现在可能已经在一根一眼就能望到未来五年人生的轨迹上生活了。真诚的感谢那几位给予我更多选择,改变我未来轨迹的人。
2018.12.27 | 欧长坤 | 写于慕尼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