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到年根儿,却已经忍不住开始默默地盘点。2014年对我而言感受最深的一个词,就是修行。 有人说,世人痴愚、真妄难辨,人间殊途尽是同归,一切尽是福报,关努力什么事。 有人说,你那么努力,忍受那么多寂寞和纠结,也没觉得你有多优秀。 修行为何,为何修行?且听我娓娓道来。
一、关于奋斗
{% centerquote %} I have never let anyone else interfere with my education. {% endcenterquote %}
还是和去年一样,从美赛说起吧。 美赛的时候有几个小插曲,也算是比较难忘的经历,有一个队友原本应该赶回学校一同奋战,却因天气原因无法赶到。
当然,这不是最有趣的,最有趣的是,我三个人竟然同时搞错了比赛时间,原本应该持续四天的比赛被我们当做了三天。
也就是说我整整提前了一天提交了论文。在第三天的晚上,我和在学校的队友黄沐简直急得火急火燎,看着其他比赛的同志们,我们俩心理是这么想的:“我去…等会儿早上八点就要交paper了你们真的大丈夫吗…竟然回去睡觉…而且比赛的最后一个晚上了竟然一个老师都没有…”。而且按去年的经验,邮件提交了paper之后应该会有一份收到确认的邮件,而今年却迟迟没有出现。(比赛结束后才知道今年的比赛没有邮件确认的回复)
当然啦,很自然的过了早上八点以后我们就意识到是我们自己傻逼了…原来距离比赛结束还有整整24小时,果断滚回去睡觉了…
其实看到最后证书上是个M奖的时候自己还是小激动了一下,不过马上就听到说章谢刘诸神们竟然拿了O奖,我觉得我还是滚去机房默默敲代码了[1]。
春节很快就过去了,我毫不犹豫的进一步完善到现在为止综合代码量已经接近四万行的项目(注意:行数越多,水平越渣,你可以想象我有多渣了),并继续推进它,无论怎样,人们总会希望将自己的作品在最完美的时候展示给他人,当然我也不例外。
所以为了给自己营造一种满满的期待感,便带着去年大创作品的微小改进版去参加了省内的某个比赛,当然,我不能妄加猜测评审老师如何如何,但我成功的在一个平台上充分的展示了它们,以及这个项目未来的意义。至于是否有吸引到其他人,他人是否能够理解,我觉得都不太重要了。
这个项目花了我很长时间来思考,在架构整个项目的过程中,我几乎独立的“重新发明”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几个核心学科。
比如,对于一个完全对协议栈没有概念的人,在思考如何让整个服务器架构变得自洽时,我几乎重新发明的几个关键性的网络协议;
又比如,对于一个仅写过一些拙劣的C++代码(当然现在也很烂)、只懂得基本OO思想的人,在思考如何保证数据传递的有效性时,我几乎重新发明了lambda演算;
还比如,对于一个完全对数据库系统没有概念的人,在思考如何使用txt对海量数据进行IO时,我几乎重新发明了数据库;
再比如,对于一个完全没有详细研究过操作系统设计的人,在思考如何部署分布式集群服务器时,我几乎重新发明了操作系统中关于并发控制、内存cache与抢占等几部分; 等等等等…
在这个项目里面,有很多我自认为很帅气的架构方式,比方说项目的某部分infrastructure是我独立开发的一套专门给我自己用的支持分布式集群的并行ML算法框架(我现在占时把它叫做OOMLPalallel.framework,当然肯定不是最后的名字啦,肯定要换一个既文艺又牛逼的名字,好吧,虽然写了一年多,支持的算法也只有五个Orz… ),尽管网络上可能已经有类似商业实现,但是作为一个程序员,总会有自己全新打磨一个轮子的冲动,所以也算是自己亲身经历了一次大型项目开发的快感。
我预支了几个月的生活费租用服务器抓取了新浪微博的所有我想要的信息,只是为了有足够的计算资源,验证我的框架究竟能不能奏效。
所以到了项目中期答辩的时候就开始各种忍不住了,本来这套ML框架我打算墨迹到最终结项时候再搬出来吹牛逼,却还是忍不住偷偷在答辩的Keynote里面透露了一点点影子。结果没想到效果很不成功,已经花了一篇日志[2]的篇幅来描写我自己的看法,这里就不继续赘述了。
无论怎样,我还是决定继续奉行所有部分一定要在基本完工、基本完美的时候向世界宣布。所以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我计划等到项目结题的时候我再把 all these stuff 全部开源,也算是作为我大学时光里耗时最长、投入最多项目的一个印记吧。
暑假时算是上了一门比较正式的外语课了,这门课的名字叫做人机交互。Hussmann教授一股带有浓烈德语腔的英文说得我一惊一乍(澄清一下,是我英语烂,不是老师说得烂),到现在我仍然非常惭愧的对不起这门课的是,有好几堂课真的是全程天书完全没有听明白说了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这门课几乎彻底激发了我体内潜在的处女座特性(好吧虽然我是天秤Orz..),尽管以前我对用户体验有一些个人的拙劣看法,但是上过这门课并读过推荐的基本读物之后,我反正是感觉世界观都被小小的波动了一下的。
大一的时候就听学长学姐们说,大三之后真的是非常的忙,简直忙透了。我一直都不以为然,结果当我真正经历的时,还真是从开学忙到期末,抛开自己给自己安排的休息时间基本上就是跑跑跑。
比如什么一天到晚都是课即啦;
比如周末还要去上班啦;
比如根本不敢生病啊一生病就是校医院玩不起的那种得天天往人民医院跑啦;
比如什么报个帐要先预约再签字后画押,从开始上班时排队排到下班都没有排到我,来来回回折腾至少得两三个星期啦;
等等。
基本上都是整个人感觉要疯掉了的节奏。
当然,忙中作乐也是很常见的,讲课就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我第一次上讲台不仅是初中,而且还是数学老师叫我上的台。从那时起,几乎每次有机会上台都有让我爽到。我一直觉得都很幸运,高中的数学老师也很帅,也上我上过好几起讲台。肚子里只要是攒了一点干货,总是会找着机会吹吹牛逼。
不过令我没想到的是数学建模协会又一次让我去给学弟学妹们讲课,当然,虽然口头上有所推迟,其实还是很高兴的答应了。逮着机会能在学弟学妹们面前吹吹牛逼,何乐而不为( ̄▽ ̄)呢。值得一提的是,这届新生真的好爱学习啊!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就决定要做一个视频教程,一做就是半年[3]。尽管网上有很多网友催我继续更新,但是就我现在这个忙活劲儿,短期之内是不太可能的了。不过,下次更新的时候,可能就是一个全新的系列了。
但是今年重讲建模的时候,我新做了几份,内容精简了不少,我个人感觉也精致了不少,就我个人的感触,经过了一年的沉淀,以及一次获奖的实战,对建模的认识更进了一步,算做这个系列的Version2,我个人还是非常满意的。一旦我有时间,就重制整个教程。
二、关于感悟
{% centerquote %} By appreciation, I make excellence in others my own property. {% endcenterquote %}
正如开头提到的那样,我认为今年这一年所发生的事情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修行。
尽管我直到18岁以后才“正式”在一个仅是二线的城市里独立生活,我依然喜欢把我自己评价为一个metropolitan,而不是一个countryman。 这一年里,接触的人、事我相信不亚于以前十几年里经历事情的总和。其中就有一小部分群体对我身处渣二本深表疑惑。每每提及这些事情的时候我都是这样回答的,我们在同一个学校,就说明了一切——我们的水平是一样的。
当然,他们可能列举这样那样的事例来反驳我对他们的解释。如果有幸我八十岁的时候达到我心目中的“成功”了,我会考虑像老罗那样,着手自己写回忆录的。 美赛的经历很难忘,感触很多,收获自然很多,尽管我以后不会再考虑参加这个比赛了,但是我仍然会向其他人推荐这个比赛。
当初刚进大学时候,我满怀一颗热爱数学的心,选择进了数学建模协会,同时拉动了好几个室友。当时我进去后就觉得特别费解,为什么面试的时候反复问我来协会的目的是干什么?想不想拿奖?拿了奖你还想不想在这个协会继续呆着?等等之类的问题。而进了协会之后,协会无论是会长还是其他人,对我们这些学弟学妹们的宣传,永远只有一句“我知道你们很多人都是为了拿奖才来的”。
当我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我依然保持这样的心态:如果你只是单纯抱着功利的心态参加并且抱大腿,我一定非常鄙视你。
上学期结束的时候,学长把龟骨团队交给我,经历了一个学期后,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关于管理的事情。我当时我听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感觉简直就是慌的。对于我这么一个纯宅、不善交流、不善管理、自由散漫的一个人,做这样一件事,就是一个big challenge。 期初我的决定是制定一套详细的管理流程,如何如何,事无巨细。而事实上,这样的想法很快就被我扼杀在了摇篮之中,这样的方式不就是我无比厌恶的:走流程吗?
走规定的流程,这个便是这个社会运作的规律。在高校也不例外,我反复吐槽流程多麽复杂、流程多麽不合理,始终没有得到一个比较“官方”的回应。我反复的思考,反复的想,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折腾得这么复杂,考虑得这么的不周全,这么的不合理,直到最后我意识到整个社会都是如此,我才发现我思考的是一个多么傻逼的问题,自己是多么的傻逼。从那以后,我一旦意识到继续追寻导致某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体制的问题,我便立即放弃对这个问题的深究了。
做项目的时候遇到了种种问题,尽管我没有百度、谷歌这些大公司里面拥有的现成的资源,我依然可以创造自己想要的东西。 当然,技术上我有自己的偏好,没有理由,绝不理性,讨厌就是讨厌,跟着自己的feel走。但是,身为一名CSer,既然机会来了,怎么能放弃一个了解一门技术的好机会呢?即便如此我还是为了了解一门其他我没接触过的技术而接下来一些奇奇怪怪的项目,有些项目被我克服了,有些实在是不想干了,最近就有个项目打脸啪啪啪的,最后还是找了p哥帮忙,在此深表感谢。
三、关于爱情
{% centerquote %} love is like the wind. I can’t see it, but I can feel it. {% endcenterquote %}
写这篇日志的时候我特意翻了翻去年的那篇日志[4],不知不觉距离我上一段感情的结束已经一年多了,而当我好不容易从当中走出来,决定开始新的“生活”时,我发现彻底找不到当初那份冲动了。 尽管从上个学期开始,我几乎每天要和老夏讨论这方面的事儿,我仍然感觉到没有了以前的那份纯粹。想的越来越多,也让我变的越来越排斥一些非常纯粹的做法。加之这学期来老夏也再次败下阵来,我觉得爱情这件事儿,是不是真的以后得“非诚勿扰”了。 其实我是不排斥真正的基腐的,我一直都是一个很open的人。但是有时却免不了一些传到我耳朵里让我很不爽的话,我只能说,我的性取向是女,抱歉让你们失望了。
对了,另一方面的事实是,让我再次相信爱情的人还没有出现,或者出现了,而我却还没发现。
四、关于生活
{% centerquote %} Life is struggle. {% endcenterquote %}
对于一个从小到大除了两年一次的感冒惯例体验的我来说,生活上最大的一个感悟就是终于深刻的理解了长辈们从小就教导我的那个道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暑假的时候,回了趟家。也不知是所谓的“水土不服”还是什么原因,似乎大学以来几乎回家都会生病,这次更是不例外。 本以为又是一次小小的感冒,结果活活折腾了我整个暑假和整个学期。头疼,一直是我常听到周围人谈及的一个词。没想到真的就发生在了我自己身上,起初回学校后还不太在意,结果半个月后依然没有减退。于是折腾,继续折腾,七月份上课结束后的一个星期我几乎天天往医院跑,前后来来回回做了三次检查,甚至连颅脑CT都拍了,却也仍然查不出什么名堂。最后我看着医生犹犹豫豫的下了处方,我心里想的是,这当医生的到底有多少靠谱的(注意,我绝对没有彻底否认医生的意思)?
当然,头疼这一事儿只折腾了我三个月,后来又陆续得过一些其他的和神经内科病,十一月的时候根本就是天天往医院跑,来回至少得折腾两个小时,既费时间还费钱,真的是很不划算。由于我比较羞涩,就不细说了。
锤子的聚会我一直都很亢奋,这是我人生中参加的第一次的粉丝聚会,当初买锤子手机就是奔着这个去的(不过说实话…组织者活动办得一般啊…)。
五、关于家庭
{% centerquote %} We’re family. {% endcenterquote %}
其实我是不打算谈这一年我和家庭的一些事情的,毕竟这一年里我在家待的天数一共加起来还不超过三十天。但是鼓动我写下这一节的原因来自我在知乎日报上读到的一篇答案[5]。
我非常庆幸我的家庭不算太差,尽管我父母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几乎所有的亲戚都是“文科生”,我这个纯粹的理科生一回到家里尽管和这些世俗显得格格不入,我的家庭却一直都很包容。
我很高兴大学以后就没有人约束我的成长,父亲从高中以后就再也没有管过我的个人成长,母亲尽管想要做些什么却也只能表示支持。尽管这可能限制了我在成长上走入了一定极端,变得并不如正常人一样volubility,变得不太能够融入一个群体并变得受欢迎,这也就导致我至今都有点non-groupism。甚至谁如果跟我太客气,我就浑身不自在。
大学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都没有好好过过一次假期,今年同样不例外,学校年前提供了能够营造大家一起学习氛围(至于有没有营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的培训机房,若不坚守阵地,则取消资格。比赛被安排在了年后,所以过年的氛围也让我个人显得十分的紧张。即便如此,回到家的那一刻,总是感觉一切都不太重要,一切安好,一切却也都显得非常的平静,什么都没有变,或许这就是我所向往的平平淡淡过日子的生活吧。
我一直都是恐惧新年的饭局的,直到几个月前我看到了[6]才搞明白了这原来是年节家庭聚会恐惧症。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恐惧的一部分来自家长们一些无意的冒犯,家长们总会关心一些私人问题,诸如成绩、女朋友、未来的计划与打算等等。父母除外,有些长辈总觉得比你年长些就有资格指导你的人生。
这个话可能比较难听,这些只因年长就觉得别人没有资格教他什么的长辈,一辈子吃进去和拉出来的东西当然多,但也仅止于此,脑子里的东西不见得有多么丰富。所以有时候也时常提醒自己不要成为令人讨厌的长辈。
过年回家跟一群真的是几年才见一面说上一句话的那些亲戚,因为某种所谓的social norm要聚到一起,要说一些面子上的话,对我这样一个纯粹的理科生,真的是很痛苦的。
说到这,我又想拿我父亲来说事儿,父亲以前和我说:一个人,他要是文化越高,就越“反动”。
现在一想确实感受到是这么回事儿。
六、关于未来
{% centerquote %} Be yourself; everyone else is already taken. {% endcenterquote %}
我有一个毛病就是特别喜欢分享,而且总是会带有个人观点,并且掏心掏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无保留。
有人这么问过我,你不怕你引以为傲的“资本”被别人学过去吗?
我确实因为这个问题苦恼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后来我才真正想通了。
分享,其实是一个我们天生的冲动,倘若我有一个想法很牛逼,最后被验证成功了,肯定希望找个人在第一时间一同分享。而且成为别人模仿学习的对象,更能进一步扩大我自己的满足感嘛。最重要的一点,如果真的是在学我,其实是一种放弃自己基因特征和禀赋的行为,越学就越会把自己往沟里带,越学越没有自己的特点。
关于未来我并没有想的太过于久远,我可能考虑了未来的种种分支,总是希望把似然值最大化,找到一条最完美的曲线。可惜这些尝试都是失败的,因为生活不是数学,一次又一次的教训让我感受到了绝无可能用一个“函数”来描述一个时间超过一周的规划,这也就更加加深了我对这个信条的崇拜: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Whatever,活在当下,只做一件事。
这就是我一年来对未来的感受与展望。
致谢
感谢所有给予帮助和支持我的人,你们才是我的全部。
以上。
提及的文章&扩展阅读
[1]. 论文都是逼出来的. [2]. The Worst Presentation [3]. 数学建模初步教程. [4]. 2013 年终总结 [5]. 知乎日报 - 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吗?. http://daily.zhihu.com/story/4361141?utm_campaign=in_app_share&utm_medium=iOS&utm_source=copy [6]. 年节家庭聚会恐惧症 http://taiwan.chtsai.org/2014/01/27/nianjie_jiating_juhui_kongjuzheng/
后记
这篇年终总结于2014年12月05日起笔,忙里偷闲逐步写完,大概经历了半个月的时间,写的时候一直都在单曲循环宋冬野的《安河桥》,感触也很多,音乐作为人类的共同语言,果然是很有韵味的,我觉得还是挺配这篇文章的主题的,歌词就附到文后吧。
本估摸着压到元旦再发,一想今天是平安夜,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过年了吧。所以,大家苹果节快乐~
附:《安河桥》 - 宋冬野
{% centerquote %} 让我再看你一遍 从南到北 像是被五环路蒙住的双眼 请你再讲一遍 关于那天 抱着盒子的姑娘 擦汗的男人 我知道 那些夏天 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 代替梦想的也只能是勉为其难 我知道 吹过的牛逼 也会随青春一笑了之 让我困在城市里 纪念你
让我再尝一口 秋天的就酒 一直往南方开 不会太久 让我再听一遍 最美的那一句 你回家了 我在等你呢
我知道 那些夏天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 代替梦想的 也只能是勉为其难 我知道 吹过的牛逼也会随青春一笑了之 让我困在城市里 纪念你 我知道 那些夏天就像你一样回不来 我已不会再对谁 满怀期待 我知道 这个世界每天都有太多遗憾 所以 你好 再见 {% endcenterquote %}